“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用這句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悲歌來形容特朗普如今的狀態,也是十分貼切。
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罷免特朗普,他們稱特朗普煽動了暴力,這是對民主的攻擊。
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的行為舉世震驚,民主黨參眾兩院領袖、參議員舒默及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都認為特朗普已經不再適任美國總統。社交媒體臉書平台決定封鎖特朗普的賬號直到政權交接。推特更是宣佈永久封閉特朗普的賬號,這讓有着8877餘萬粉絲,靠着“推特治國”的特朗普,直接喪失了號召粉絲行動起來的能力。
四位美國前總統,也紛紛對於特朗普煽動暴力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奧巴馬説,這是美國“巨大的恥辱和蒙羞時刻”。小布什説,這起事件“令人作嘔”,但又“讓人心碎”。克林頓説,“今天,我們的國會大廈、我們的憲法和我們的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攻擊。”卡特説,這是“一場國家悲劇,不應是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樣子”。
此時的特朗普,已面臨着四面楚歌、窮途末路的局面,他積累的所有政治能量,皆因為美國國會出現流血騷亂戛然而止。
為了抗拒下台,特朗普政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國會流血騷亂事件之後,他們居然還不罷休。就在距特朗普卸任剩下不到11天時,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發文,宣稱美方將停止“美國官方在與台灣接觸上的限制”。這算是美國少數“反華”政客最後的掙扎嗎?在這最後的瘋狂中,他們憑藉一張早已失靈的“台灣牌”就妄圖想要翻身,莫不是太天真?
然而對於這樣被惡意綁票的行為,台灣某些政客卻還想要曲意迎合。當蓬佩奧的相關言論一出,一些跳樑小醜就迫不及待出來表態,台灣“駐美代表處”發聲明稱,蓬佩奧的發言充分反映“台美關係”的強勁與深度。台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也發推文感謝美方取消歷年來“不合時宜”的限制,蔡英文辦公室則説,這充分反映“台美堅實夥伴關係”。
針對台灣民進黨當局這種儼然“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一般的行為,香港中評社評論道,“當特朗普還在為不甘敗選做困獸之鬥,特粉暴動闖入國會遭全球譴責之際,台灣成為全世界唯一還在配合特朗普演出的政權,無異是斯文掃地,形象大傷。”
另外,香港中評社1月11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美末日政府給台灣打興奮劑,後遺症大》的快評,文章寫道“美國末日政府作出這樣的瘋狂舉動不尋常、不合理,但不意外,也不難理解。”文章認為,特朗普政府無非是想轉移國會遭暴力衝擊的罵名,並激怒大陸,製造混亂,牽制拜登新政府等,影響極為惡劣。“我們認為,特朗普政府心懷惡意、不負責任的舉措,對台灣來説像興奮劑,只有短暫的亢奮效果,但沒有可持續性,且後遺症極大。”
對於蓬佩奧的這個決定,各界的反映相當一致,都覺得甚為奇怪,“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包道格説,除了短暫象徵性外,對台灣沒有任何好處。“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表示“很難理解此舉的意義”,“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楊甦棣表示:“在一個政府即將下台的最後幾天,派一個高層美國訪客到台灣簡直是奇怪,而且時機也很糟。”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也質疑為何是在此時,“如果特朗普政府認為這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為什麼4年前不做?”
對於蓬佩奧這種強行綁架的行為,藍營人士更多的是擔憂。中國國民黨國際部副主任何志勇表示,不論特朗普現在做什麼動作,想引起美中之間衝突,都無法改變他在美國時間1月20日中午12點就不是美國總統的事實。時間一到,拜登在哪裏,白宮權力核心就在哪。
中國國民黨副祕書長黃奎博分析,該政策恐怕不僅僅是對民進黨當局做的“人情”,未來拜登政府恐也會將其作為籌碼。
中國國民黨革實院副院長、台中市議員黃健豪也在臉書批評,美國官員都忙着辭職,只有台灣還在喜迎特朗普政府官員,特朗普要下台了, “我們還得陪演,真的很低能”。
當全世界都已看穿特朗普的底牌,都在離特朗普而遠去的時候,“低能”的民進黨當局,卻還死抱着特朗普的大腿不放,難道他們還看不清局勢?
亦或是他們判斷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有可能渾水摸魚?只是這次特朗普和蓬佩奧所給出的糖衣炮彈,可不是那麼好消化的。那些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大禮”,極可能讓民進黨當局既得罪了拜登政府,又惡化了兩岸關係。
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涉台美官方交往言論,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月11日應詢時表示,我們多次重申堅決反對美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進行官方往來。一箇中國原則是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和根本前提。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是美國政府做出的承諾。任何違反這一承諾的做法,都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非法無效。民進黨當局給外部勢力當棋子、“倚美謀獨”只會給島內民眾帶來嚴重災難。我們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反制任何台美勾連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