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金盾影視中心推出於和偉、韓雪主演劇集,總製片人接受新京報專訪
《巡迴檢察組》不喊空話 部分取材於被平反大案
2017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創造了口碑、收視兩項神話,翻紅了大量演技過硬的“老戲骨”,也將反腐題材劇送入大眾視野。三年後,金盾影視中心攜原班人馬再度推出於和偉、韓雪主演的《巡迴檢察組》。
金盾影視中心主任李學政,曾擔任《人民的名義》總監製、總髮行人,以及《巡迴檢察組》總製片人,他表示,《巡迴檢察組》的創作初衷,源於刑事執行檢察體制的改革。在李學政看來,我國刑事執行檢察工作中確實曾出現一些問題,導致了冤假錯案。而2017年底,隨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反貪等部分工作轉由國家監察委負責,尤其2020年是國家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收官之年,同時全國政法隊伍教育的整頓試點工作也已經結束,李學政試圖通過《巡迴檢察組》反映市檢察院的刑事執行檢察職能,同時也展現我國對法治文明進步的重視。
創作初衷源於展現刑事執行檢察體制改革
2020年曾有這樣一條新聞:3月14日郭某某在超市購物時,對提示其正確佩戴口罩的段某某實施侵害,致段某某受傷死亡。隨後經調查,郭某某曾在2005年2月24日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後經9次減刑,於2019年7月24日刑滿釋放。2020年5月9日,北京市通報,經查在郭某某服刑期間,部分公職人員曾受有關人員請託,利用職務便利,違規為郭某某獲得減刑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涉嫌徇私舞弊減刑、受賄等犯罪。
《巡迴檢察組》的創作初衷,正源於展現刑事執行檢察體制的改革。
例如,《巡迴檢察組》中“九三零殺人案”是精煉於近年被平反的大案、要案,但考慮對受害者的保護,戲劇創作不能和真實案例過於接近,於是只把一些受害者母親的形象,融入劇中沈廣軍母親胡雪娥(宋春麗飾)身上,“就像真實案件中,平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源於兩位堅強母親的堅持。”
李學政認為,文藝工作者提倡感恩時代、有社會責任感,大多隻停留於“喊空話”。但他希望用《巡迴檢察組》這樣的文藝作品,善意地批評,善意地暴露政法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政法隊伍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刀把子’出問題了,那公平正義就無從談起了。”
儘量避免政法幹部同質化、臉譜化
於和偉飾演的馮森,一出場並非大眾認知的傳統檢察官形象——向後梳的大背頭,穿着不修邊幅的襯衫,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鏡,連劇中路人都評價是“奇怪的人”。他用類似警察卧底的方式,用“鄭天明”的名字隱藏真實身份,以幫沈廣軍翻案的緣由,實則深入胡雪娥家中調查“九三零殺人案”的真相。
李學政透露,編劇餘飛在寫劇本前曾深入檢察院和監獄,體驗了兩個多月的生活,檢察院確實存在大量“便衣”暗訪行動。此外,李學政也希望《巡迴檢察組》裏的政法幹部們都可以更加“人性化”。
但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也引發大量爭議。例如,馮森的妻子因案件被迫害致死,馮森的兒子鄭鋭因此與他產生嫌隙,後鄭鋭成為獄警,也被捲入陰謀之中。而馮森對“九三零案”的深入調查中,也部分源於其想為妻子找尋真相。過度“私人情感”牽扯其中,似乎不符合國家對政法幹部的要求。“但這恰恰是一個人物需要的。”李學政解釋説。在他看來,黨的幹部絕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現實中很多黨員都具備很強的黨性,但當家人涉嫌違法犯罪,他們卻也因此失去了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從而誤入歧途,“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創作手法,儘量避開政法幹部同質化、臉譜化,讓人性更加豐滿。”
(來源:新京報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