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21年,素有“世界的火藥桶”之稱的中東,依舊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從伊朗開啓20%丰度的鈾濃縮計劃,到沙特等國與卡塔爾恢復全面外交關係、海灣國家重啓經濟一體化……種種跡象表明,中東的政治版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也預示着新的一年,“意外頻生”的中東局勢依舊迷離。
巴以問題日漸邊緣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0日,在美國主導之下,摩洛哥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此前,阿聯酋、巴林已經陸續和以色列建交,打破了26年來阿以之間再無建交的記錄。
“促進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關係的改善,是美國曆屆政府的一貫立場和目標,只是在具體方式和進度上有所不同。”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對於阿以關係的新突破樂見其成,並將會進一步推進更多阿拉伯國家對以關係正常化,以拓寬以色列在中東的空間,維持美在中東的戰略需求,但其步速會相對減緩。
在外交學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濤看來,2020年以色列與一些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是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未來,其他一些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歷史性敵對和衝突,也可能會逐漸走向緩和。沙特、阿曼等國,都有可能與以色列建交。以色列的地緣政治格局會進一步優化,而在這種形勢下,巴勒斯坦的處境會越來越艱難,想要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已是難上加難。
疫情的打擊、經濟的低迷,讓一直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國家開始以現實考量來代替意識形態。儘管此前,巴勒斯坦領導層曾表示拒絕接受由美國斡旋的有關阿聯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協議,稱該協議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犯”,但這樣的聲音也不能改變巴以問題被不斷邊緣化的現實。
伊核協議前景未知
2020年,美國和伊朗不斷交鋒,衝突陰霾持續籠罩中東。1月4日,美新一屆政府還未走馬上任,伊朗表示已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實施把濃縮鈾丰度提高至20%的相關措施,並已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
日前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遭美空襲身亡一週年之際,美伊雙方仍舊緊張對峙。這邊,美軍的B-52轟炸機逼近伊朗領空,美潛艇部署在波斯灣海域,五角大樓宣佈“尼米茲”號航母編隊“將繼續留守波斯灣,以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另一邊,伊朗向國際刑警組織提出申請,對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紅色通緝令,以追究其對蘇萊曼尼的刺殺行為。
美伊能否回到伊核協議的談判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對此,高尚濤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表示希望跟伊朗政府談判,就伊朗導彈項目重新敲定相關條件。而伊方態度強硬,多次表示不會在損害其國防力量的情況下重新進行談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朗普政府在執政四年內對伊朗的全方位遏制與打擊,對美伊關係造成了更進一步的傷害。”鈕松表示,即將上台的拜登政府在對伊關係上,政策會有所不同,施壓與遏制的激進程度會有所下降,但距離美伊關係邁向較大幅度和解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地區合作勢頭有望延續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中東地區的疫情防控形勢還很嚴峻,並繼續呈分化之勢,新冠病毒在一些國家快速傳播,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居高不下。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東地區最大的影響,是把中東國家置於一個共同的危機之下。”高尚濤表示,2020年,中東地區沒有發生非常嚴重的武裝衝突,與疫情暴發有直接關係。在疫情衝擊下,很多中東國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國內疫情防控上,減少了對國家間衝突的關注和投入,客觀上使衝突降級。本有矛盾的國家也因為突然有了共同的威脅,從而產生合作動機,地區敵對力量之間關係有所緩和。
正如“老冤家”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巴勒斯坦需要以色列的醫療資源,作為鄰居的以色列也希望巴方儘快控制疫情,避免疫情擴散,巴以展開抗疫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雙方矛盾。
“中東地區在疫情防控方面也面臨一些現實難題。”鈕松稱,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即將常態化,跨境朝聖等大規模人口流動會繼續給中東地區疫情防控帶來難度。同時,如果沒有公平合理的方式協調疫苗分配,各國的資源競爭將會加劇。
總體來看,中東地區歷來是新問題層出不窮,新老問題相互交織。2021年的中東局勢將會在諸多新老問題上呈現出不同走勢,或許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唯一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
(記者 李姝睿)
(來源:解放軍報)